即将迎来“大雪”时节,在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里,辞旧迎新。
北方早已经进入寒冬,南方的雪还没有看到踪影,一年匆匆,无论何种天气,只要平安健康就是“最好的风景”。
“小雪封山,大雪封河”,大雪是冬季的第3个节气,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。
此时,气温将显著下降,雪往往下得更大、范围更广,大雪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节气,雾凇挂满枝,片片雪花飘,如梦如幻的美景令人期待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说:“大雪,十一月节。大者,盛也。至此而雪盛矣。”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,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,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。

大雪·三候
初候,鶡(hè)鴠(dàn)不鸣
鶡鴠,据两晋郭璞《方言》云:“似鸡,冬无毛,昼夜鸣,即寒号虫。”古人认为这种鸟属阳,非常好斗,所以用来比喻斗士。
但大雪节气是至阴的节气,所以到了大雪前后鶡鴠也不再鸣叫了。

二候,虎始交
大雪是至阴的节气,所谓“反者道之动也”,至阴之中也蕴含着阳的种子,这是古人阴阳转换的观念。
作为猛兽之王的老虎,感受到天地间些萌动的阳气,开始有了交配的行为。

三候,荔挺出
荔是一种植物,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马兰花。这种植物的根系非常发达,可以用来做刷子。
大雪节气前后,这种植物“感阳气萌动而抽新芽”,同样体现了古人阴阳转换,盛极而衰的观念。

大雪·怕冷的人应该这样做
大雪后,气温已经格外的冷冽,对于老年人来说,特别容易「感冒」。
由于身体抵御外来病菌的能力相对低下,一次普通的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就有可能进展成肺炎。
而对于老年人来说,由于他们的轻则咳嗽、咳痰,重则发热、低氧血症。

对于一些本身就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,或者心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,这种感染则会表现得更加严重,甚至有可能需要气管插管、呼吸机辅助呼吸和非常高级别的抗生素才能挺过一次肺部感染。
再严重一些,可能尚未等到这些措施起效,老人就因为感染所导致的其它系统并发症而去世了。
所以说,冬天是老年人相对脆弱的一个时期,一定要注意保暖。

无论老人还是年轻人,冬天的时候都需要格外注意这几项:
1、防寒保暖
注意防寒保暖,随着天气的变化增减衣服。
一般家庭居室,室温宜保持在15-20摄氏度。在低温环境中,要配备好防寒的服装、帽、鞋、手套等。
服装、鞋、手套等应避免潮湿,保持干燥。手脚部位不可缚紧,以免影响到末梢血液循环而引起冻疮、冻伤等。

2、重视饮食调理
冬天应选食热量较高的御寒食品。肉类,以羊肉、牛肉为主,富含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及脂肪,提供机体热量较多。
还可以饮用羊奶,特别是畏寒的人。

小俏皮给大家推荐:俏皮羊纯羊奶粉,羊奶属“温补”型食品,尤其适宜秋冬进补。
中医认为,羊奶味甘,性温,入肝、胃、心、肾经,有温润补虚养血的良好效果,所以降温的时候,来一杯羊奶可以起到很好的温补作用,气血足,自然不怕冷。
全家共享,一份好奶;一朝一夕,朝养暮眠。补充能量,全天营养;冬天,来一杯,真的暖暖的。

3、勤开窗 防冬季“缺氧”
每到冬季,有些人就会感觉呼吸不畅,感冒次数增多,甚至会出现嗜睡、反应迟钝、疲劳乏力、精神不振、胸闷、气短、头痛等症状。
这与换季时人们对外界的反应有关,但另一个重要诱因,是冬季氧气供应不足所致。
冬季气温低,人们呆在封闭空间里的时间大大增加,因为怕冷又不注意通风换气,室内空气不能及时补充和更换,空气质量下降。
加之冬季人们室外活动减少,身体缺氧就会发生,气象医学专家称之为“缺氧综合征”。如果缺氧时间太长,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,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安全。
因此,在冬季里,一定要适当通风换气才有利人们身心健康,避免发生“缺氧综合征”。
4、热水泡脚
睡前用55-70摄氏度的热水泡脚,既解乏,又有助于睡眠。
人体的足部穴位很多,在热水的浸泡下舒筋活络,加速血液循环,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,尤其是对于冻疮、足部静脉曲张的患者。
5、适度锻炼
在冬天如果老年人身体情况允许,应当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坚持适度的锻炼,这样能增强体质,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发生。
大雪时节,养生还要养心,保持愉快的心情是养生的第一位,2021年马上就要到来,新的一页,新的期许,小俏皮愿您有新的好运!